(一)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8年1月10日上午,文学院召开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四川大学阎嘉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湖北大学石锓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段从学教授以及文学院领导班子和各学位点负责人。此次会议就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意在更好的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
文学院副院长汪燕岗教授主持会议,对评估专家莅临学院指导表达了欢迎和感谢,并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做了简要概述。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点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强的科研实力,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招生和毕业程序,但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在学院发展方面,对外应大力宣传文学院的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招生。对内则要有意识地培养文学院的师资力量,引进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在突出学院特色方面,应该着眼于如何突出地域特色,加重笔墨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方言研究等方面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评估专家建议研究生可以选修某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跨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课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应增开与方言相关的课程,各专业还可开设一些相应的网络平台课;在研究生能力培养方面,评估专家建议可以开设一些与研究生课程相关的创新项目,将课程外的实践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还可增加研究生培养的中间环节,如增设中期考核等。与会专家还就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具体环节以及学院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方面进行了探讨。
会议由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总结,她对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在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点建设等方面,与各高校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8年1月12日上午,文学院召开了艺术学理论硕士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复旦大学罗剑波教授、杨彬副教授,四川大学马睿教授、支宇教授、彭肜教授、邱晓林副教授以及文学院领导班子和专业点相关导师。此次会议就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汪燕岗教授主持。汪院长首先介绍了艺术学理论硕士点的设立、发展以及师资力量、学生就业情况等作了介绍,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就该学位点的论文答辩、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促进该学位点的长足发展。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李凯教授率先发言,他指出,艺术学理论硕士点从2012年开始招生,设立在文学院的合理性、合法性,专业具有小班化教学、较强的师资力量等优势。同时,李凯教授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值得思考:一是艺术学理论依托文学院为背景,专业突出理论二字,把艺术上升到理论范畴。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在师资力量上,如何培养年轻老师,形成学术梯队;三是如何实现与文化产业、艺术产业方向紧密结合。文学院党委书记袁耀林老师提出,应明确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同时加强与其他院系的联系,鼓励学生选修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学位点导师、影视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佑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该学位学生的理论训练亟待提升,建议在平台课的基础上,可结合学生本科所学的艺术门类,设置方向版块。
评审专家们针对学位点老师们介绍,在肯定该专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支宇教授认为,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学位点很有特色,涉及内容丰富,把宗教艺术、民间艺术融入其中,涵盖了多个学科。但如何把其他学院的资源结合共建,实现自身的优化和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邱晓林副教授提出,要明晰艺术学的定位,该学位点的发展,可以在培养方向上,依托四川师范大学的优势,开设艺术教育这一方向。可以特聘一些艺术家为特聘教授,进行专业指导;彭肜教授指出,总体上看,该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加强,例如视觉文化、艺术史、艺术法规、艺术展览都需要在课程中体现,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如何实现学位点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罗剑波教授指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改革的关键。马睿教授提到,可利用现有的资源,跟艺术文化机构合作。杨彬教授也指出,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例如组织研究生汇报演出、建立实习基地等。
大会最后,汪燕岗教授做了总结。他指出艺术学理论学位点合格评估与学术评估的区别,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与交流,学习外校学位点建设的优势,把这个学位点专业发展得更好。
(三)学科教学(语文)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8年1月9号,文学院召开了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特级教师陆继椿、华东师范大学张心科、西南大学荣维东、西华师范大学陈勇、成都市特级教师程一凡以及文学院领导班子和专业点相关导师。此次会议就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进行了深入了探讨,意在更好的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
文学院副院长汪燕岗主持会议,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缘起及相关工作,学位点点长余虹就学位点基本情况从课程、理念及学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汇报。她指出,学位点的课程与教师研究方向相契合,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案例教学,从学生出发,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及合理的培养方案。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具有极强的师资力量,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例如张心科教授认为,在今后的人才引进上应注重教师年龄的梯度性以保证学位点的发展;陈勇教授认为应引进中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荣维东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导师制的设想,实行教学导师与论文导师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全面的指导。
就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与会专家和老师们做了详细的讨论。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如何构建更为科学、全面、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张心科教授认为,基础课程设置应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增加研究方法这类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研究型的学生,而选修课的开设则需注重时效性,开设具有特色的课程,助力学生的专业发展。张教授以个人为例提出人才培养应注重过程,在论文写作及读书会的开展工作中,注重阶段性,步步推进。荣维东教授则提出增加思辨类课程的设置,重视阅读课程的开设,可开设专题型课程,丰富课程类型,帮助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陈勇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技能竞赛是学生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法,建议学院可多开展类似活动;在推荐书目上应多增设学科知识书目,重视对教材的研读,提出零学期读书设想。在开学前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可分时间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目。程一凡教授则以自身一线教师的经历出发,提出一些具体课程的设置,如名师课堂研究、文体教学、朗诵艺术教学、课堂问题提问等实用性课程,在专业期刊上提出《语文教学通讯》及《中学语文参考》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教学范式。最后,陆继椿老师以个人发展为例,提出人才培养一定要落到实处,舍去一些浮华的东西,专注学生、专注课堂,提升教学机制,培养科研意识,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会议由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总结,她对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学科教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点关注点,这样的会议有助于学位点的发展及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与交流,共同助力语文教育事业。
(文学院供稿)
编辑:苏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610068 电话:028-84760732(综合办公室);028-84760693(招生咨询)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后台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