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二个校区。
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现建设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教育学、心理学)、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二、博士后流动站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分别于2012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2014年获批“教育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经多年建设,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拥有一批优秀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一)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我校文学院,目前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文艺美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6个招收方向。文学院学科实力雄厚,拥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教师团队”,建设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拥有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四川省扬雄研究中心、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 “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两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ED.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中国古代文学书写方式的生成发展与传播研究、四川方言与藏彝走廊语言文化研究、比较视域下的中西方文艺美学研究、叙事文本理论的中国化研究、语文读写教学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范式研究等特色方向。
近年来,流动站合作导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古本散曲集成”、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道教美学研究”“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西夏文学作品选、译、著和西夏文学史研究”“新时期以来小说‘情感体制’研究”等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文献汇辑与研究”“巴蜀文化与东西两洋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清末明初日本人巴蜀游记研究”以及教育部一般、专项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获教育部、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学校对博士后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优厚的条件,欢迎有志之士进站工作学习。
拟招博士后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其他条件 |
中国古代文学
| 赵义山、熊良智、汪燕岗、王红霞
| 具备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新闻学等专业背景的博士。原则上招收全职博士后,学术成果突出者优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房锐、段渝、汤君
| |
文艺学
| 钟华 | |
文艺美学
| 钟仕伦、董志强、 刘 敏、申喜萍、毛娟
| |
汉语言文字学
| 周及徐 | |
现当代文学 | 谭光辉 |
(二)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我校教育科学学院,主下设5个招收方向:多元文化教育(含公民教育、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学科现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教育学博士、教育学硕士和教育硕士的24个专业领域。教育学原理是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与教学论是四川省重点学科。依据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需要,我校教育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学术成果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形成了“跨文化、跨区域”的研究特色。本学科依托教育科学学院及挂靠于我校的“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两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民族教育与心理”省部共建特色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条件。
“十三五”以来,教育学科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出版专著40余部;获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50余项。
拟招博士后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其他条件 |
多元文化教育(含公民教育、民族教育) | 巴登尼玛、郑富兴、傅林、卢德生 | 具备所应聘研究方向的专业背景。特色研究领域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申请人将予以优先考虑。 |
课程与教学论 | 李松林、张建琼、郑鸿颖、张姝、靳彤、余虹、 | |
高等教育 | 汪明义、傅林、张烨 | |
学前教育 | 鄢超云 | |
教师教育 | 李松林、张烨、雷云 |
三、申请条件
(一)德才兼备,遵纪守法,身体健康,一般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
(二)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3年或者将在6个月内将取得博士学位。
(三)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进入与博士学位相同的一级学科流动站。
(四)原则上不招收超龄、在职人员。特别优秀者,经合作导师推荐,流动站同意,报校博管办严格按照比例审批。
(五)在站期间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在站待遇
(一)专职博士后实行年薪制管理。人文社科类年薪为17万元/年,理工科类年薪为20万元/年,资助期为2年。年薪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住房补贴、五险一金、科研经费(人文社科类2万元/年,理工科类3万元/年)、学校或教学科研单位计发的绩效考核奖等。对2年期满出站的,考核优秀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二)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发放薪酬标准为3万元/年,资助期为2年。该类人员的工资、社保、住房公积金及福利待遇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对2年期满出站的,考核优秀一次性奖励1万元。
(三)联合培养博士后的研究经费、生活待遇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提供支持。
(四)自筹经费博士后的研究经费、生活待遇均由流动站或者课题组项目经费提供支持。
五、招聘程序
(一)与流动站联系,将个人详细简历(含相关代表性成果的扫描件)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申请 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联系人:蒋蕾,电话:028-84760727,邮箱:599073897@qq.com
教育学流动站联系人:冉超,电话:028-84767707邮箱:28935660@qq.com
(二)流动站对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采取考试、答辩等形式择优招收。
(三)符合申请条件者,填写并向流动站提交《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后进站申报书》,以及相关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四)办理入站手续,报上级部门审批。
(五)到校办理报到手续,签订合同,入站开展研究工作。
六、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狮子山校区第二办公区207室) 邮编:610068
联系人:蒋老师 电话:028-84760864
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
2022年9月1日
【编辑:蒋蕊】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610068 电话:028-84760732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后台管理 |